GQ|第五步,粽子X葡萄酒 – 南粽北粽大作戰!

繼清明節南北潤餅大PK後,下一個重頭戲便是華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

各位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及吳國忠丞伍子胥的節日。但你有想過,除了粽子之外,為什麼端午節這天我們還要懸香草、佩香包、飲雄黃酒嗎?還有吃粽子時應該搭配甚麼樣的葡萄酒嗎?今天就讓我來一次為各位說個明白!

(你沒有想過因為你只想到好吃的粽子!)

事實上,早在屈原投江之前的春秋時期,地處偏南的吳越一帶便已有端午節的存在。每到農曆五月,由於季節的更替,濕熱的氣候導致疫病盛行,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疫病源於瘟神與邪魔,為了能除惡解災,人們會在門口掛上鍾馗像,燒香祭祀,並掛上香包,飲用雄黃酒,希望能藉此驅瘟避疫,並將農曆五月五日這日稱之為惡月惡日。

▲想到端午節大多會聯想到屈原,但早在屈原投江之前的春秋時期地處偏南的吳越一帶便已有端午節的存在。

 

南粽vs北粽,Dochi?

說道端午節,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那成串的粽子了!由於習俗的差異,每到端午佳節,網路上總是要針對南北粽子的優劣特色唇槍舌戰一番。

北部粽一般使用彈性較佳的長糯米,蒸煮完成後會先與豬肉、香菇、鹹蛋黃、竹筍等配料一起爆香、拌炒,製成類似油飯的餡料。待完成後再以乾燥後黃色帶班的桂竹葉(筍殼)包火後,放置於蒸籠蒸煮。由於餡料原本就是熟的,蒸煮的目的是將粽葉香氣添入內餡當中。以此方式製成的北部粽,口味重、香味濃,米粒分明,彈牙有嚼勁。

與北部粽不同,南部粽大多使用口感綿密的圓糯米,備料時不先蒸煮,而是直接將生糯米與炒好的餡料混合後包入綠色的麻竹葉中,再整串投入滾水中烹調至熟。因為少了與麻油拌炒的過程,南部粽的口味較清淡,強調食材的原味。但因口味偏淡,有些人也會在粽子上撒上花生粉,或其它醬料再食用。

▲除了風味不同外,兩者從外表極易分辨,北部粽用的是曬乾後黃色帶班的筍殼,南部粽用的的是新鮮綠色竹麻葉(photo credit:中時部落格

 

重口味北部粽+德國Riesling白酒

若撇開南北習俗與傳統不計,你若偏好重口味的北部粽,表示你擁有相對敏感的味覺(有關味覺敏感度與飲食偏好間的關係,請參考-VINOTyp一文),這時一瓶風味細緻,甚至帶些甜味的德國Riesling白葡萄酒會是相當適合的選擇。

德國Riesling一般酒精低,酸度高,正好可以一解北部粽經麻油炒製的油膩,直接清新的蘋果與水蜜桃氣息與各式炒料在香氣搭配上也相得益彰,不僅不突兀,一來一往反而凸顯了粽子的鮮美與葡萄酒的鮮甜。

▲酸度高的德國Riesling白葡萄酒除了風味外,明亮的酸度還能一解粽子的油膩(photo credit: winefolly

 

這裡跟各位分享一個判斷德國白酒甜度小撇步。一般而言,酒瓶上會註記不甜(Trocken/Dry)、半甜(Halbtrocken/Feinherb)、甜(Mild)。但若遇上沒有明顯標記的酒該怎麼辦呢?很簡單,你只要看一下它的酒精就可以!一般而言,10%以下的大多是甜酒;10-12%則是半甜;12以上則大多是不甜的了。

 

口味清淡的南部粽+法國Chardonnay白酒

與北部粽相反,南部粽的烹飪手法凸顯了食材原味,你若偏好這樣的粽子,表示你的味覺相對耐適。這時一款口感飽滿的法國Chardonnay白葡萄酒會是很好的選擇。在法國眾多的知名產區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擁有五大酒莊的波爾多外,應該就是勃根地了,而Chardonnay正是這裡最重要的白葡萄品種。

▲飽滿與爽脆兼具的法國Chardonnay白葡萄酒,與南部粽清淡的口感搭配的相得益彰(photo credit: winefolly

 

相較於德國Riesling那鮮明的調性,Chardonnay葡萄本身的香氣表現顯得低調,但正是這份不出世的性格,使其成為包容釀酒師創造力的絕佳畫布!一般而言,勃根地葡萄酒的價格並不親民,這時一瓶來自勃根地南部Mâcon地區的白葡萄酒會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而說到這裡最著名的村莊,那一定是Pouilly-Fuissé。

Pouilly-Fuissé溫暖、濃郁,木桶陳年帶出烘烤過的溫暖奶油氣息不僅讓風味更飽滿,也讓口感顯得圓潤,與南部粽的綿密口感相輔相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南粽、北粽,你想怎麼與葡萄酒搭配呢?

其實,與葡萄酒相同,無論是南部粽還是北部粽,兩者各有各的擁戴者,但對我而言,雖然嘴中吃的是粽子,但心中填滿的滋味卻是與親人團圓的回憶!只不過這次各位端午節的餐桌上又多了葡萄酒這個選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